close

我一直很喜歡海

尤其是太平洋那一望無際的深藍

雖然我只是個城市中長大的小孩
不過對於大海
總是有著那份嚮往,和懷念的感情

10/18(六) 10:30am

告別了利澤簡
我們繼續往南前進
繞過了蘇澳港,接上了蘇花公路

我們要去一個可愛的部落
和清涼的湧泉

記得當兵時坐火車來往花蓮
總是會在這裡,出了一個隧道,在即將要進入下一個之前
看到美麗的海濱,在群山圍繞之間
和那種與世隔絕的氛圍
這裡叫做東澳
一個有著原住民純樸風情的小村落

下一張(熱鍵:c)

從蘇花公路往下看,又是另外一種面貌

下一張(熱鍵:c)

那片太平洋是多麼的藍,多麼的清澈
海灣裡灑落著少數的點點漁船
只是每一天,他們往常的出航
卻不經意的跑進我們相機捕捉的美景中

下一張(熱鍵:c)

海多麼的藍,雲多麼的白
最簡單的描述寄託在攝影的紀錄中
因為再多的形容
都不足以感謝這景緻帶給我的感動

下一張(熱鍵:c)

我們在這裡,台九線117km處落腳休息
有個小廟,也是拍照的好地點

下一張(熱鍵:c)

(感謝阿德提供優良的照片)

10/18(六) 11:00am

從117公里再往前不遠
就可以進入東澳...比較多人口密集的地方
一進去就可以看到一間加油站
而我們要去的地點,就在他對面的一條小路上
很貼心的有著不太大的招牌--東岳湧泉
需要稍微用心的尋找

下一張(熱鍵:c)

拐進小路不遠,就可以看到那塑造在山中的自然泉水

說到東岳湧泉,據說是因為開挖北迴線鐵路的產物
應該說是附贈品吧,開挖時挖到了地下冷泉水脈
而自然的湧出
就坐落在新舊兩道鐵橋之下

下一張(熱鍵:c)

也感謝當地人們的維護
使得這裡不像蘇澳冷泉,漸漸的商業化了起來
這裡仍然是很自然的
除了當地學生的烤肉活動,和幾個家庭的出遊
就像是一般的野溪旁,更貼近原始一點

就享受這冰涼的泉水吧
由於是流動的活水水脈
使得清澈的溪水中不時還能看到小魚悠游
和暫借溪床上岩石休息的蝌蚪們

下一張(熱鍵:c)

泡著冷泉是很舒服的
剛下水
冰冷的感覺讓人被自然的力量洗禮
從頭到腳的
然後我們像是又回到童年般的在溪水中放肆著

下一張(熱鍵:c)

然而今天真的是幸運的
頭頂有著耀眼的陽光
和煦的讓我們起身有著溫暖的感觸
不知道是毛孔收縮還是天氣晴朗的錯覺了
做個日光浴,也是挺悠哉的不是

下一張(熱鍵:c)

在這個可愛的世外桃源中
時間的流動彷彿隨著清涼的泉水而緩慢了下來
沉澱了繁雜的思緒,只有快活的潺潺溪流聲

下一張(熱鍵:c)

10/18(六) 13:00pm

冷泉是個不錯的地方
讓我們消耗了許多的體力
驅車回到了蘇澳
海港有著熱情的海產店招著我們入座
於是我們派出了優秀的海產達人阿傑為我們點菜

下一張(熱鍵:c)

白蒸沙蝦,新鮮的就是不一樣,非常的鮮甜

下一張(熱鍵:c)

下一張(熱鍵:c)

炒海瓜子與海菜炒蛋
海味十足的兩道料理,海瓜子就不用多說了
海菜的口感實在是很獨特
像是海帶,不過沒有那麼重的咬勁,可是還是有點彈牙
卻又有著一點柔嫩感,很好下飯

下一張(熱鍵:c)

一定要提提這條我忘記什麼名字的魚
不過我敢保證這絕對新鮮
因為我親眼目睹他在柏油路上被木槌敲昏
我的腳還被店員隨手亂丟的木槌砸了一下...= =
不過真的新鮮,肉嫩湯鮮,滿足了味蕾和胃袋

下一張(熱鍵:c)

解決了民生問題之後,在老闆娘的指引之下
我們往蘇澳港更深處的內埤漁港前進
上了個小山丘,來到了南安國小
果然在地人提供的情報很實在
是個能夠好好觀賞蘇澳港內外的景緻

下一張(熱鍵:c)

南方澳大橋與蘇澳港區

下一張(熱鍵:c)

內埤漁港與內埤海灣

下一張(熱鍵:c)


我們在高處吹著迎面而來的海風
讓肚子內的美食暫時消化一下
也清醒一下逐漸開始吵鬧的瞌睡蟲

10/18(六) 15:00pm

感覺意猶未盡
所以我們走過了南方澳大橋,來到了豆腐岬
不過可惜的是潮汐時間不對
沒有讓還沒看過豆腐岬的人欣賞到:P
(來兩次兩次都沒看到還真是運氣不好喔XD)

下一張(熱鍵:c)

只好在風景區內到處走走留念
還有無聊的曬著太陽,看著釣客釣著淺海的魚兒

10/18(六) 15:30pm

頂著越來越大的烈日
瞌睡蟲越來越猖狂
我們決定先回旅館小睡片刻
養足晚間行程的精力...

回民宿的的路線是台2線濱海公路
迎著尚未遠去的東北風
我右方不遠就是大海
左方依稀可以看到綿延的綠色山脈

東部是個很奇妙的地方

離海很近,離山也不遠
白天靠近海邊,能夠品嘗海風中那些許鹽分的酸澀
卻是引人入勝的

夜晚,往山邊去
也能享受那清涼的晚風,從山裡

共存的道理並不衝突的

這就是迷人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ukumoshin 的頭像
    tsukumoshin

    Fluctuat nec mergitur

    tsukumo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